气管肿瘤的介入治疗及方案选择

2008-03-21 00:00:00 来源:

  气管肿瘤常见病理类型
  原发性气管肿瘤主要以腺样囊性癌、鳞癌、腺癌、类癌和小细胞癌为主。
  腺样囊性癌以局部浸润性、低度恶性肿瘤,占气管癌的20%~35%。约2/3的腺样囊性癌发生于气管下段,近隆突和左右支气管的起始水平。1/3发生于大支气管的起始点。肿瘤呈息肉状,质硬,灰白色、粉红色或浅褐色,很大直径可达数厘米,并穿过软骨壁扩展到周围组织,表面黏膜一般不受损,有时可见溃疡。
  鳞癌和小细胞癌以管壁浸润性生长为主,质脆,触之易出血,发生于支气管内的几率高于气管内。
  黏液表皮样癌发生于主支气管内,较少见。癌肿呈侵蚀性生长,但大多数生长缓慢,病程较长。
  乳头状瘤起源于黏膜上皮组织,为良性肿瘤,常发生于支气管近端,入支气管腔内,呈簇状或单个息肉状,有短蒂附着于支气管壁的黏膜或黏膜下层,表面呈白色颗粒状,质脆易碎。
  类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的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Kulchitsky细胞,与腺样囊性癌不同,好发于主支气管和远段支气管。
  临床表现与诊断
  本病病程隐匿, 约20%的患者可无任何临床症状, 有症状者也缺乏特异性, 一般的体检及X线胸片难以发现, 因此常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炎等。若病灶较小,没有造成明显的管腔堵塞,患者可能现有咳嗽等症状,偶有少量咯血。若病灶较大,堵塞管腔2/3以上,则会引起明显的喘息、呼吸困难等,且与体位有关,颈部听诊可闻及粗大的哮鸣音。有不少患者因出现上呼吸道梗阻行紧急气管切开时, 才被发现肿瘤。类癌时可伴有类癌综合征,出现皮肤潮红、腹泻、哮喘和心动过速。
  早期诊断主要根据气管镜检查或仿真气管镜检查,若发现气管黏膜有病变,应行黏膜活检或刷检。近年来荧光支气管镜的应用,明显提高了原位癌的诊断阳性率。因此,对慢性咳嗽、咯血的患者,应尽早行气管镜检查。
  常见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处理流程
  既往原发性气管肿瘤的优选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Regnard等报道一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结果, 原发性气管肿瘤 5、10年生存率分别为 73 %和 57%。气管腺样囊性癌可侵犯管壁全层, 但临床进展较慢, 常沿黏膜下和神经鞘膜生长, 手术难以彻底切除, 在间隔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 有复发或转移的倾向,术后配合放疗,可明显延长生存率。但对超过3cm的肿瘤,手术切除后需行气管移植,由于供体及技术所限,临床尚难广泛开展。因此,气管癌的微创治疗在临床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消融治疗
  临床发现,80%以上的气管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病情晚期,不适合手术治疗。消融治疗可部分替代手术治疗,若与其他治疗结合应用,可达到与手术相似的效果。
  冷冻治疗
  {1}恶性肿瘤:冷冻治疗效果较慢,通常在第一次冷冻治疗后8~10天,进行气管镜复查,并评估组织的破坏情况,取出坏死组织。如果需要的话,再进行第二次冷冻治疗。若单次治疗即通畅气道,有引起气道管壁或动脉壁穿孔的危险。治疗的间歇时间分别为2周、4周和8周,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和临床情况决定。经冷冻治疗后,患者的支气管阻塞症状可以减轻,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2}良性肿瘤、炎症或手术后的瘢痕狭窄、肉芽肿性病变,经支气管镜冷冻疗法可达治疗目的。良性病变,尤其是肉芽肿组织,应用冷冻治疗有很好的效果,治疗后常数月甚至数年都没有复发。低度或中度恶性肿瘤较少见,但已有文献报道对这些肿瘤进行冷冻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些患者均不能进行外科手术的。
  {3}冷冻治疗与化学治疗的联合应用:已有研究显示,在冷冻治疗后接着进行化学治疗是比较有效的,且在冷冻治疗后,抗癌药物可迅速集聚在肿瘤部位。
  {4}冷冻治疗与放射治疗的联合应用:专家提示,冷冻治疗和放射治疗具有协同作用。在局限性的支气管癌,当不能手术治疗时,常选用放射治疗,但用此法治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仅20个月。只有35%的患者其局部肿瘤经放疗后消失。在肿瘤阻塞引起肺不张患者,如果没有进行局部治疗而仅用放疗,只有21%的患者在放疗后肺可以复张。放射治疗在冷冻治疗后2周开始实施。
  热疗
  对肿瘤较大,呼吸困难较明显者,应优选热疗,先减轻管腔阻塞程度,然后配合放疗、光动力治疗和局部化疗等。必要时可配合气管内支架治疗。
  {1}微波治疗:能有效地杀伤支气管腔内的肿瘤组织,减轻管壁癌浸润程度,减少瘤负荷,解除气道阻塞,使肺复张,促进炎症吸收,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中对腔内肿块型及肿块伴浸润型的中央型肺癌患者疗效明显优于管壁浸润型患者。可使部分气道良性肿瘤患者避免手术,而且几乎可达到甚至优于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
  {2}高频电刀治疗:即通过气管镜伸入针状或圈状电极对腔内肿瘤组织进行热凝切的一种方法,属接触式治疗。微小的探头如同一个激活的电极,热量通过微小的探头集中在接触组织表面上的一个点状区域,从而导致组织的凝固或汽化。目前,一种简单、相对安全、性价比更高的治疗设备――非接触式的氩等离子体凝固术(APC)近年来已在气管镜介入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激光烧灼治疗:用于软式气管镜的激光主要是Nd・YAG激光,它瞬间能产生200~1000℃的高温,将肿织烧灼破坏、炭化及气化。良性肿瘤的激光治疗可以替代手术治疗,局部病灶可很快去除,恢复通气功能。
  恶性肿瘤亦可用激光消除,缓解气道梗阻症状,但术后3~6个月内易复发,可重复用激光治疗,亦可配合放疗、化疗、光动力治疗等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另外,对那些化疗、放疗不敏感的低度恶性肿瘤,如支气管类癌、腺样囊性癌等,激光治疗也能取得较好效果。尤其是类癌甚至可获得与手术相同的效果。
  放射治疗
  作为原发性气管癌手术后补充治疗或治疗性治疗具有一定的地位,但单纯放射治疗疗效比手术治疗效果差。应用于软式气管镜腔内近距离放疗有两种方法:一种为腔内后装放疗,就是先将盛有同位素的施源器或导源管送到合适的病变部位,经X线核实位置,再经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及优化剂量分布,获得满意结果后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放射源可自动回到储源器内。后装近距离放射治疗的优点是患者可得到精确的治疗,且医务人员隔室遥控操作,非常安全。
  还有一种为放射粒子植入,通常是将放射性粒子捆绑在内支架上,既对狭窄的气管起支撑作用,又对肿瘤进行近距离放疗,控制肿瘤的进一步生长。亦可在支气管镜直视下将125I粒子直接植入到无法手术切除的大气管肿瘤内,以解除大气管内肿瘤所致的气道堵塞和阻塞性肺炎等临床症状,肿瘤局部控制率可达85%。
  动脉介入化疗
  经动脉灌注化疗术(TACI)是采用介入方法,将导管经血管送达肿瘤供血的支气管动脉,注入化疗药物,能明显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较同等剂量静脉用药高数十倍),直接杀灭肿瘤细胞,而减少全身化疗的不良反应。
  缓释化疗药
  这是将抗癌药包埋于可降解或不可降解的赋形剂制备成药物缓释系统,植入肿瘤组织后,可在较长时间内以一定的速率持续地释放,在植入部位形成高药物浓度,并在浓度梯度作用下向周围逐渐、缓慢地扩散,然后经血液和淋巴系统参与全身循环。这样局部的肿瘤细胞被高浓度的药物杀死,血液和淋巴系统中的肿瘤细胞也会被化疗药物所抑制,从而起到局部持久化疗的目的,降低了不良反应,起到了类似靶点给药的目的。目前应用于临床的缓释化疗药有顺铂、丝裂霉素、5-FU、紫杉醇等。现已研制成特殊穿刺针,将缓释化疗药经气管镜植入到气管壁瘤体内。亦可将缓释化疗药绑附或粘附在气管内支架外壁上,使内支架起到支撑作用和化疗作用,有效控制肿瘤生长。
  气管腔内局部药物注射:对明确为恶性气管内肿瘤者,可配合冷冻、热疗,瘤体内注射化疗药,起到协同治疗作用。
  光动力治疗(PDT)
  PDT是先将光敏剂注入人体,光敏剂在进入机体后,会特异性地聚集于肿瘤部位并与肿瘤细胞结合,当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后,会产生光化学反应(称为光敏反应),由此产生的光毒性物质,会破坏肿瘤细胞和血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PDT疗法对早期气管-支气管癌可达治疗效果,对晚期肿瘤则发挥姑息治疗手段。对于气管腔内较大的肿瘤光动力治疗前,可采用高功率激光切除病灶,减少病灶厚度,再行PDT,常可提高疗效。对于经超声检查确认为浅层损害的癌灶,采用支气管镜下PDT可能达到完全治好。对于无法实施外科切除的中晚期梗阻性病变,采用支气管内镜下PDT,必要时辅以放疗或内支架治疗,可以达到缓解梗阻、消除或减轻吞咽困难、控制病情、延长生命的目的,是一种较好的姑息疗法。
  内支架置入
  气管内支架置入适于气管、食管、纵隔恶性肿瘤侵犯或压迫所致的气管狭窄;高位食管-气管瘘不能置入食管支架者,可置入气管支架。
  内支架的放置很简单,可在X线透视下或气管镜引导下,将导丝送达预定部位,然后将内支架输送器沿导丝超过病变部位,再按一定的深度释放内支架,以确保内支架撑开整个病变部位。如患者条件许可,较好在内支架置入前先行氩气刀治疗或光动力治疗,以利于肿瘤的控制。

3333
3334
更多>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顶部 顶部
顶部